你不吃膳食纤维,益生菌就吃“你”,这可绝不是危言耸听!
201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于《细胞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的文章,该团队发现为了保证肠道细菌乖乖待在自己的位置,阻止各类好菌、坏菌经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,肠道上皮与肠道菌群的驻地之间有一层黏液屏障相隔。
假如益生菌苦于没有膳食纤维可吃,便会迅速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,把伙食目标转向黏液屏障。实验显示,长期缺乏膳食纤维的小鼠,黏液层厚度从原来的约110微米减少到了约20微米。显微镜的图片也显示,受损的黏液层使得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能够顺利抵达肠上皮细胞,进而感染多种疾病。
研究团队还发现,即使只是隔天不摄入膳食纤维,小鼠黏液层厚度也会减少一半之多。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,由于黏液层变薄和肠道细菌活动异常造成器官功能减退,从而导致结肠长度缩短的现象。
当然,和实验小鼠模型相比,人体的肠道菌群要复杂的多,免疫系统也更加完善,少吃一两天膳食纤维也不必担心有立竿见影的后果。但研究结果无疑是对膳食纤维重要性的一个提醒:我们可不能饿坏了肚子里这些以膳食纤维为食的小家伙,否则它们会“吃”你的肠子。
膳食纤维现被营养学界认定为“第七营养素”,和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一样对人体健康同等重要!
随着饮食越发精致,民众每日摄取的膳食纤维量,远低于建议的每日25g至35g。大肠癌已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十大癌症癌症首位,居癌症死因第三位。补充每日所需膳食纤维已逐渐成为当下饮食健康的一大热门话题。
高纤食物能减低粪便毒物所产生的基因突变物。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身体吸收脂肪量,吸收水份使粪便体积增加,刺激肠内壁的蠕动,方便排泄,从而缩短致癌物质留在肠内的时间。
不过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吸收,主要是多醣类和木质素,不少人都认为蔬果中那些嚼不烂、咽不下的筋是膳食纤维家族的主力。但实际上,所谓的“菜筋”与膳食纤维的含量并没有必然联系。
目前市面风行的”菊苣纤维“。虽然它所含的菊糖的果糖间的 β (2 -1)键,无法被人体消化酶和胃酸分解,小肠也无法吸收消化,但是菊糖能通过小肠到达大肠。这些成份能成为肠道益生菌的营养来源,可被细菌分解利用。
膳食纤维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固体废物的排泄。适量地补充纤维素,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,促进肠道蠕动,从而加快排便速度,防止便秘、降低肠癌的风险。而且纤维素还可调节血糖,有助预防糖尿病。又可以减少消化过程对脂肪的吸收,降低胆固醇的水平。
膳食纤维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来源于瓜尔豆、菊粉、果胶、藻类、魔芋等;非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来源是谷物粮食,如糙米、豆类、蔬菜和水果等。
相比之下,能够溶于水中的水溶性纤维素以其高黏性、强大的吸水能力的特点,无论是在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、加快肠道蠕动、解决便秘方面,还是在预防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各方面都优于非水溶性膳食纤维。
经常食用含水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,不仅能够保护肠道健康,还能拦截各种危害健康的“流行病”,可谓是守护肠道健康的战斗机!
由于物质生活的进步,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在最近的几十年内摄入过量,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越来越低,能达到适宜摄入量(25克/天)的人群不足5%。
下一篇:肠道是人体的最大免疫器官